鏡頭介紹
在上一章中我們提到鏡頭焦段的差異,一般的鏡頭是以焦段來分類。 一般常見的鏡頭分類: A. 變焦鏡 B.定焦鏡
以下分別就定焦鏡與變焦鏡的特性與分類說明:
A. 變焦鏡
變焦鏡鏡頭鏡身上會標示一個『焦段範圍』 短的焦段為廣角端焦段,長的焦段為望遠端焦段。 如:24-70mm 標準鏡頭,其廣角端為24mm,而望遠端為70mm 以下為變焦鏡的焦段分類與其名稱:
1. 魚眼變焦鏡:廣角端<=10mm
2. 超廣角變焦鏡:10~24mm
3. 標準變焦鏡:24~70mm
4. 望遠變焦鏡:廣角端>=70mm
5. 移軸變焦鏡:焦段不限,具備移軸功能


B. 定焦鏡
定焦鏡的鏡頭僅有『一個焦段』,鏡頭本身無法變焦。 由於光學結構較變焦鏡單純,容易將更複雜的鏡片組放入定焦鏡中。 定焦鏡通常會有比變焦鏡 『更好的光學成像』、『更大的光圈』、『更小的體積』等優勢。
以下為定焦鏡的焦段分類與其名稱:
1. 魚眼定焦鏡:小於10mm之定焦鏡
2. 超廣角定焦鏡:10~24mm之定焦鏡
3. 廣角定焦鏡:24~50mm之定焦鏡
4. 標準焦段定焦鏡:50~70mm之定焦鏡
5. 望遠變焦鏡:70mm以上之定焦鏡


鏡頭標示
此區塊將介紹鏡頭上常見的標示代表意義, 讓使用者了解鏡頭標示的各種數值對應哪幾種鏡頭特性。

接口
以Canon為例,分為EF/EF-s/EF-M 分別表示全片幅機使用EF接環、APS-C片幅機使用EF-s接環、微型單眼使用EF-M接環

焦段
標出鏡頭的焦段,如是定焦鏡即只有一個數字,如為變焦鏡則是一個範圍。

光圈
鏡身上的光圈會以『1:光圈值』標示,比如F2.8光圈會以1:2.8標示
特別注意:如為變焦鏡,則鏡身上的光圈標示會是一個範圍,如1:3.5~1:5.6。
光圈範圍:前為廣角端時的最大光圈,後為望遠端時的最大光圈。

防手震機制
以Canon為例,防手震系統名稱為Image Stablelier, IS,故冠上IS的鏡頭具備防手震功能。

相機模擬器CameraSim中使用的三顆鏡頭

1. EF-S 18-55mm F3.5~F5.6 IS :
A. 為APS-C使用鏡頭,實體焦段為(28.6~88mm)為標準變焦鏡頭。
B.於18mm廣角端時最大光圈為F3.5,是不大不小的光圈,能勝任一般白天環境的拍攝,夜晚使用則需要配合較長快門與較高的ISO值使用。
C. 於55mm望遠端時最大光圈為F5.6,為較小的光圈,使用上須配合較高ISO並注意安全快門須快於1/60秒。
D. 具備IS光學防手震功能

2. EF 75-300mm F5.6:
A. 為FF全片幅使用鏡頭,APS-C機身亦可使用,為望遠變焦鏡頭。
B.於75mm廣角端時最大光圈為F5.6,是不大不小的光圈,能勝任一般白天環境的拍攝,夜晚使用則需要配合較長快門與較高的ISO值使用,須注意安全快門高於1/80秒。
C. 於300mm望遠端時最大光圈為F5.6,為較小的光圈,使用上須配合較高ISO並注意安全快門須快於1/250秒。
D. 不具備IS光學防手震功能

3. EF 50mm/F1.8:
A. 為FF全片幅使用鏡頭,APS-C機身亦可使用,50mm的定焦鏡頭。
B. 於APS-C上等效焦段80mm,屬於中望遠焦段,不適合於室內使用
C. 具備F1.8大光圈,適合拍攝淺景深的照片、低光環境使用
D. 不具有IS防手震,須注意安全快門